2014年,年逾九旬的叶于良在回忆抗日杀奸团的往事时,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依然闪烁着锐利的光芒。我亲手处决的汉奸里,有个是伪建设总署的署长。老人缓缓说道,当时同伴从背后开枪失手,我立即冲上去,对准他心口连开两枪。他解释道,这类刺杀行动讲究近身作战,最佳射击距离在两三米内,有时甚至要贴身行动,而太阳穴往往是最理想的射击目标。
1939年,年轻的叶于良加入北平抗日杀奸团,成为行动组骨干。他参与过多起震惊敌胆的刺杀行动,目标包括臭名昭著的川岛芳子、文化汉奸周作人、汉奸文人吴菊痴、陈辋子,以及日军华北驻屯军总司令多田骏等。在刺杀周作人时,子弹意外击中其衣扣,大大削弱了杀伤力;而在准备刺杀多田骏时,叶于良携带了四枚手榴弹,却因叛徒告密功败垂成,最终在1940年8月不幸被捕。
展开剩余69%经考证,出卖杀奸团、向日伪提供成员名单的叛徒很可能是王天木或裴级三,而非陈恭澍——后者直到1941年10月才被捕。
在日伪监狱中,叶于良每天只能啃着发霉的窝头,咽下粗糙的豆渣和麦麸,偶尔分到几个发青的土豆。但这位钢铁战士硬是挺过了五年非人生活,直到抗战胜利才重获自由。回首往事,他常感慨那些不到二十岁的热血青年,如何在燕赵大地谱写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的壮烈史诗。
与影视剧的夸张演绎不同,真实的抗日杀奸团成员既不会飞檐走壁,也没有精良装备。曾任军统天津站站长的陈恭澍在回忆录《英雄无名》中写道:这些孩子多半是在校学生,除了电影里,连真枪都没摸过。当时连训练场地都难觅,队员们只能比划着空手练习。炸药更是稀缺物资——若有足够炸药,他们本可将日伪在京津沪的据点炸个底朝天。
缺乏专业训练的现实,让经验丰富的特工反复叮嘱队员:务必抵近射击,瞄准胸口或太阳穴最保险。陈恭澍曾感叹:这些不满二十的学生娃,能完成如此壮举,简直是奇迹!他与叶于良的回忆相互印证,记载了刺杀伪河北教育厅长陶尚铭、天津汉奸商会会长王竹林等重大行动。
辉煌战绩背后是惨重代价:19次行动失败,83人被捕,曾澈、冯运修等数十位烈士血洒疆场。叶于良清晰记得1940年8月那个血色夜晚:日寇大搜捕时,冯运修先是沉着藏好机密文件,后在掩护父亲时被击中面部。这位孤胆英雄与特务激烈交火,最终壮烈牺牲,导致整个组织暴露。
就在一个月前的7月7日,冯运修还在日伪庆功会上击毙了汉奸报人吴菊痴。当时吴菊痴与同伙在台上肆意辱骂抗日志士,冯运修强压怒火等待时机。散会后尾随至同和轩饭店,他闪电般冲上前,两枪命中吴菊痴太阳穴。可惜因弹药有限,让另一汉奸陈辋子侥幸逃脱。
装备匮乏让杀奸团屡屡受挫:十米外手枪就难命中,射中棉袄纽扣更是常有的事——周作人因此捡回一命。在刺杀川岛芳子时,因追求近身而错失良机。这位传说中的东方魔女其实相貌平平,军统少将沈醉审讯时发现她面色蜡黄,眼神呆滞,与银幕形象大相径庭。
1943年川岛芳子生日当天,杀奸团本欲趁她在戏院看戏时动手。叶于良记得当时言菊朋父女正在台上表演,川岛芳子突然警觉离场。虽然最终她难逃正义审判,但这次失手仍是叶于良毕生遗憾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津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