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的实用心理《5分钟心理学》
图片
配合下方音频阅读,体验更佳。
图片
柠檬心理丨作者
Pexels、Pixabay丨图源
“我知道他已经不爱我了,但我就是要拖着不分手,我要让他也不好过”;
“他不跟我说话,那我也不跟他说,我就要用同样的方式还回去”;
“我就要让前任知道,我现在过得风生水起,让他后悔”。
在感情中,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报复性心理。
虽然我们经常把“爱”和“报复”看作完全对立的两个词,但现实中,它们常常纠缠在一起,形成一种特殊的情感形态——报复式爱情。
对于报复的人来说,他们往往不是真得想出轨、或者想冷战分手,仅仅是想伤害对方。
这种看似矛盾的"报复式爱情",通常在三种典型情境下最容易滋生:
1
第一种是付出失衡型。
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沉没成本效应——
人们在某件事上投入越多,就越难理性放手。
看到自己的付出被辜负,很容易产生一些极端的想法和行为。
比如:
你省吃俭用支持男友读完研究生,结果对方一毕业就提出分手。
在这种情况下,你很难心甘情愿地祝福对方,甚至想要报复对方。
2
第二种是自尊受伤型。
就像我们看到的某些电视剧情节,男生劈腿后,女生立刻找了个新男友,哪怕并不喜欢,这种情况下,报复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——
通过“证明自己更好”来修复受伤的自尊。
3
第三种恐惧被抛弃型。
有的人因为孩子或者经济状况,暂时不能离;
或者还爱着对方,不想变成一个人。
但是又没其他办法改变对方,只能有这样的方式尝试挽留关系。
从关系动力学的角度来看:
”报复是一种变相的联系,至少证明你们的爱、你们的关系曾经存在过。
一旦放手,就意味着要独自面对一个事实:
你们的关系真得结束了。
所以有的人宁愿互相折磨,也不愿意彻底放手。
但这样的“爱”真的值得坚持吗?
神经科学研究发现,当我们产生报复念头时,大脑的疼痛中枢会被激活,这意味着,报复别人的同时,我们也在持续伤害自己。
所以很多人在报复完后,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乐。
因为报复就像喝咸水解渴,喝得越多越渴,它永远不会带来真正的满足。
报复或许能暂时缓解痛苦,给对方留下一些伤痕,但无法真正治愈你的伤口。
只有放下,你才能为自己创造新的可能。
图片
这里给你几个建议,希望你可以听一听、试一试,让自己慢慢走出报复的怪圈。
1
第一步:承认痛苦的存在。
图片
你可以尝试把“我要报复”换成“我真的很痛”。
允许自己有情绪,可以避免让情绪成为你的主人,操控你做出冲动的事。
2
第二步:完成未完成的告别。
图片
可以写一封永远不会寄出的信。
把所有想说的话尽情倾泻,然后举行一个小小的告别仪式。
3
第三步:重建自我叙事。
图片
把“他毁了我的人生”改写为“这段经历让我更加了解自己要什么”。
当你的视角变了,你就跳出受害者的心态,你的情绪和感受也会随之发生变化。
其实爱的反义词不是恨,而是冷漠。
那些强烈的报复欲,往往只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。
当有一天,你可以平静地提起那个曾经让你咬牙切齿的人,不是因为你原谅了对方,而是你终于放过了自己。
↓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天津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