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1971年深秋,北京的梧桐叶子正黄。中南海菊香书屋里,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推门而入。
李德生神情凝重,对着正在伏案读书的毛主席说:“我来检讨。”话音刚落,只听见”啪”的一声,毛主席放下钢笔,重重拍了一下桌子:“你算什么?”
这句话把李德生当场震住了。他万万没想到,自己主动来认错,换来的竟是这样一句话。
从放牛娃到”掺沙子”
说起李德生,这人的出身真是寒酸得很。1916年生在河南新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庭,7岁就给人家放牛混口饭吃。要不是那场赛跑,估计这辈子就是个放牛的。
1930年2月,还不到14岁的李德生硬是跟红军营长比赛跑步。人家营长说:“你要是赢了,我就带你走。”结果这小子从小爬山跑路练出来的,轻松赢了。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当了红军。
这一当就是一辈子。从红军小兵到军长,李德生打过的仗数都数不清,负伤6次都没死,算是命大。特别是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战役,那真是打出了名堂。
1968年10月,八届十二中全会上,毛主席突然注意到了他。当时周总理念名单,念到李德生时,毛主席打断了:“哪个叫李德生?”这一问,改变了李德生的命运。
毛主席问他多大年纪,李德生答:“52岁。”在那个年代,52岁的高级干部算是年轻的了。毛主席当场就夸他:“安徽的事情办得不错。”
1969年,当林彪集团拟定军委办事组名单时,毛主席亲自批示:“宜加李德生。”就这四个字,把李德生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。
军委办事组里的”局外人”
进了军委办事组,李德生才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个摆设。办事组里清一色都是林彪的四野老部下,连林彪的老婆叶群都在里面。就他一个二野出身的,格格不入。
每次开会,李德生就像个哑巴似的坐在那里。从头到尾没人问他意见,文件也不让他看,到最后签字的时候才想起他来。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提了个建议,黄永胜头都没抬就说:“改不了了。”
李德生心里明白,这些人早就开小灶商量好了,自己就是个凑数的。但他也明白自己的使命——毛主席要他来”掺沙子”,就是要防止这帮人抱团。
说起来也怪,李德生这人性格真是稳。换个脾气急的,早就拍桌子走人了。可他就是能忍,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。
九一三事件的关键一夜
1971年9月12日,这个日子李德生这辈子都忘不了。
中午,毛主席在丰台火车站召见他们几个,话里话外透着不寻常。毛主席特意让李德生调38军一个师到南口,那架势就像要打仗似的。
晚上,李德生在人民大会堂开会讨论政府工作报告。22点多,周总理突然被叫出去接电话,一去就没回来。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。
零点过后,周总理把李德生叫到电话间,劈头就是一句:“林彪乘飞机逃跑了。你立即赶到空军指挥所,代替我指挥。”
李德生当时就蒙了。林彪跑了?这个写进党章的接班人竟然要跑路?他赶紧开车奔向空军大院。
指挥室里,雷达显示256号三叉戟正往北飞,已经到了内蒙古上空。李德生盯着那个绿色光点,心情五味杂陈。
周总理下令用无线电呼叫,连续三次都没回应。那架飞机就像个幽灵,在夜空中默默飞行。
李德生请示要不要拦截,周总理传达了毛主席的话:“林彪还是我们党的副主席呀,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,让他飞吧。”
9月13日凌晨1点50分,256号三叉戟飞出了国境。李德生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光点消失在雷达屏幕上。
第二天下午,消息传来: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毁,机毁人亡。
主动检讨换来的震撼回应
事件平息后,李德生听说军委办事组的其他成员都在做检讨。黄永胜他们一个个写检查,声泪俱下地承认错误。
李德生想来想去,觉得自己也得表个态。虽然他在办事组里就是个摆设,但毕竟也是成员之一。那些会议他参加了,那些文件他也签了字,总不能一点责任都没有吧?
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。李德生主动找到毛主席,要做深刻检讨。
毛主席听完他的话,脸色一变,重重拍了桌子:“你算老几?”接着又说:“我问你,相关的红头文件,有你的签字吗?有什么事情需要你审批?”
李德生老实回答:“我没什么话语权,签字更谈不上。”
毛主席摆摆手:“所以嘛,你不但没责任,还有功劳呢!”
这话说得李德生眼眶都湿了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能得到毛主席这样的肯定,比什么都珍贵。
1973年8月,李德生被任命为党中央副主席。从河南农村的放牛娃到党中央副主席,这人生轨迹说出去都没人信。
真正的品格在关键时刻显现
回头看这段历史,李德生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当了多大的官,而在于他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的那份清醒和坚持。
在军委办事组被边缘化的那些日子里,他没有抱怨,没有投靠,就是默默地履行职责。九一三事件中,他临危不乱,准确执行每一项指令。
最难得的是,事后他还能主动承担责任,主动检讨。这种品格,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敬佩。
毛主席的”你算老几”,听起来像是责备,实际上是最大的保护和肯定。这句话的背后,是对一个忠诚干部的充分信任。
李德生后来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。虽然在后来的政治风波中也受到过冲击,但最终都得到了公正的评价。1988年,他被授予上将军衔,算是对他一生贡献的肯定。
想想那个年代,有多少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迷失了方向,又有多少人能像李德生这样始终保持初心?
这个河南农村走出来的将军,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忠诚,什么叫担当。毛主席那句”你算老几”,至今听来仍然让人动容。你觉得李德生最值得学习的品质是什么?
天津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